|
沈陽第三機床廠:用“破爛”造出的中國第一臺車床 | |
|
|
詳細信息 |
1949年4月,新中國的第一臺車床在沈陽第三機床廠(現沈陽機床集團)誕生。在百廢待興的年代里,6尺皮帶車床的問世及后來的批量生產,極大支援了國內工業化建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6尺皮帶車床還參與了生產槍支等國防軍工任務,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持。 為迎接解放后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沈陽第三機床廠管理委員會決定生產出5臺車床。當時,沈陽第三機床廠殘存的上百臺設備中,勉強能開動的只有百八十臺,工具和原料在廠內無處可找,恢復生產只能一切從頭開始。第三機床廠管理委員會立即組織廣大員工,迅速開展了修理廠房和安裝設備的活動。 為造出新中國第一批車床,全廠工人開展起了“獻納器材”運動。工人們拆掉國民黨時期修筑的碉堡,到火車站、馬路上揀國民黨軍隊潰退時丟棄的破汽車、破舊設備、廢鋼鐵等材料。170多名職工就利用在“獻納器材”運動中獻出的98種工具,經過艱苦努力,終于在1949年4月末生產出5臺6尺皮帶車床,他們高興地歡呼———這是新中國人民造出的第一批車床!同年8月,為了迅速提高勞動生產率,沈陽第三機床廠對6尺皮帶車床的生產技術進行了改造,并掀起“創造新紀錄”運動。當時廠里的工人楷模、共產黨員張尚舉,帶動劃線組全體工人,提高車床工效近6倍。 新中國生產出的第一批6尺皮帶車床銷售全國,當時國內許多鋼鐵廠、礦山、鐵路都把6尺皮帶車床作為工業生產的母機,創造出許多生產奇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