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制造業回升情況分析 | |
|
|
詳細信息 |
根據9月1日發布的數據,美國、亞洲和歐洲的制造業今年夏季都出現了回升,顯示全球經濟在今年剩余時間里的增速可能高于當初的預期。 制造業新訂單大幅增加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9月1日公布的今年8月制造業活動指數突破50大關,標志美國制造業結束長達19個月的衰退,進入上升階段。與此同步,制造業新訂單量大幅跳升,出現自2004年底以來不曾有過的突出良好勢頭。 在美國,制造業自2008年1月以來首次增長;備受關注的供應管理協會制造業指數(997.356,14.37,1.46%)從上月的48.9升至52.9,主要受新訂單和生產改善的推動。指數高于50表明增長。與此同時,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3月份進入擴張區域,大大早于其他國家,此后一直保持在擴張區域中,但周二公布的8月份采購經理人指數達到了54,顯示制造業活動出現了一年多以來最快速度的擴張。日本7月份的工業產值增長1.9%,也超出了預期。 1日的另一份報告也顯示出積極的信號:歐洲制造業也表現出類似的強勢。雖然仍處于收縮區,但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7月份的46.3升至8月的48.2,為14個月新高。德國和法國的上漲推動了該指數的走高,但西班牙和意大利出現了下降。英國的表現出乎預料地疲軟,該國制造業轉到了收縮區域。8月的數據從上月的50.2降到了49.7。 經濟學家和公共政策官員確信全球大規模的刺激措施推動經濟走出了嚴重的衰退。他們說,現在民間需求必須接替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擴張政策,擔當起提振全球經濟的重任。 制造業指數首次回升 依照路透社說法,現階段制造業在美國經濟中所占比例為12%左右。 而在制造業指數中最重要的新訂單環節,8月份新增訂單指數達64.9,與7月相比飛升10個百分點,實現連續兩個月新訂單強勁增勢。 通常來說,新訂單增減值可直接影響制造業指標的高低,是決定制造業指數的硬指標。 連續兩個月大幅攀升的新訂單指數表明市場需要盡快結束持續40個月的庫存下降,供應鏈需要重新增加庫存才能滿足上升經濟所需。 美聯社1日文章直接稱,制造業指數突破50大關是繼美國7月成屋銷售指數上升之后可作為經濟正在復蘇的又一重要實體指標佐證。 美國總統奧巴馬1日在白宮發表講話,評價制造業指數19個月來首次回升再次表明,美國經濟正在復蘇。 “這是一個標志,標示著我們正處于經濟復蘇的道路上,”奧巴馬說,“這同時也是一個重要信號,表明我們正朝著正確方向前進,我們挽救經濟走上正軌的種種努力證明見效。” 美聯社說,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鼓勵消費政策、特別是汽車消費政策大幅推動汽車消費和生產,使汽車制造業成為8月制造業指數中最強勁的拉動力。得益于政府推出的“舊車換新車”政策,福特汽車今年8月銷售量較7月上升17%。 不過,一些美國經濟分析師認為,制造業指數的上揚并不能證明經濟的全面恢復,至少還有兩個“硬指標”依舊低迷。 這兩個低迷指標分別是消費指數和失業率。 就業狀況依舊低迷 在所有這些好消息之外,就業仍是美國制造業報告的一個弱項。該指數表明,就業仍在收縮,一些公司在報告中表示仍在裁員。周二公布的另外的數據顯示,建造業的情況好壞不一。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7月份成屋簽約銷售指數從6月份的94.6升至97.6。但美國商務部稱,7月份建筑開支較上月下降了0.2%,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折合年率為9580億美元。 由于就業狀況依然低迷,房屋市場正在趨穩,其他國家良好的經濟狀況有助于推動美國的復蘇。8月份制造業報告中的出口指數攀升5個百分點,至55.5。 在科技進步、機械化程度提高的今天,制造業指數的提升并不像過去那樣可以拉動就業。美國制造業聯盟首席經濟分析師丹尼爾·梅克斯特羅思說:“制造業(指數的提升)已經連續30年沒有創造新就業機會。”言下之意,不要完全指望制造業數據的利好而期待新就業機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