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床等機械行業在全國工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
|
|
詳細信息 |
機械行業是典型的制造業,主要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各種機械裝備或設備。根據國家統計局口徑,其包括六個一級子行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業、交運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制造業,典型的機械產品如汽車、船舶、發電機組、機床、工程機械、礦山機械、集裝箱等。 我國機械行業門類齊全,規模大,2008年整體銷售收入接近9萬億元,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占到全球機械銷售額的15%左右;出口額達到2,425億美元,躍居世界第四;工業增加值超過2萬億元,約占當年我國GDP的8%;機械行業是對全國工業發展貢獻最大的行業,經濟總量占整個裝備制造業2/3以上。因此機械行業是裝備制造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堪稱中國工業的“脊梁”。 經濟的重化工化和人口的城鎮化是驅動我國機械行業發展的內在因素:200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占比超過60%,城鎮化率達到46%,已連續多年保持上升趨勢。在此過程中,我國工業結構將由加工組裝工業向技術密集型工業轉變,從而拉動對機械產品的大量需求。 全球產業轉移是驅動我國機械行業發展的外在因素:由于中國的機械行業擁有發展中國家中最完善的設計和制造產業鏈,具有綜合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比較優勢,因此近年來海外的機械制造紛紛向國內轉移,體現在機械產品的進出口額快速增加,外貿順差不斷擴大。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機械行業存在中長期投資機會,但在選擇投資時機時,要把握好行業的周期性和輪動特點。 周期性:多數機械產品屬于投資品,其需求來自于下游行業的資本支出,進而取決于下游行業的盈利水平或政府的投資力度;從而經濟周期導致的下游行業盈利或政府投資的周期性波動,將引起機械產品需求的周期波動。需要注意的是機械產品的周期性更多體現在需求量而非產品價格的變化,在周期的高點和低點需求量往往差異巨大。例如受航運業景氣下滑影響,2009年1-8月全球船舶新增訂單僅約1,500萬載重噸,同比下滑90%左右。 輪動:由于不同機械產品的下游和生命周期也不同,因此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各細分子行業并不是表現一致,往往呈現不同的子周期特征,形成輪動。例如政府出臺4萬億投資規劃后,由于投資重點在鐵路、公路等基建領域,因此在經濟復蘇過程中,鐵路設備和工程機械最先受益,然后是其它子行業,復蘇順序有所不同,投資時機也就不同。 總體而言,我們的投資思路是先根據下游需求的景氣度、產品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的進入壁壘確定適合投資的子行業,再選擇行業內激勵機制、研發實力、盈利水平和銷售策略等方面表現出色的上市公司作為投資標的,以期獲得超額收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