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關稅司副司長申書海日前表示,目前已有8個領域的裝備業進口稅優惠政策正式出臺,石化。輸變電領域已經開完專家評審會,具體政策不久將出臺.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陸仁琪表示,目前我國并非制造強國,機械工業占全國工業比例為16%-17%,制造業的利潤率還處在較低的水平,平均僅為5%-7%?要成為制造強國,我國裝備制造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擁有自主品牌和銷售渠道,而不僅限于貼牌生產.但在此過程中,我國裝備制造業還需要國家的政策傾斜,對進口稅實行先征后退的優惠措施便是政策扶植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有調查發現,享受該項優惠政策的多為國有獨資企業,而民營企業和外資參股的企業擔心享受政策將在公司內部引入國有股權?對此,申書海表示,該項政策并沒有只針對國有獨資企業,凡是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都可以享受優惠?所退稅款轉作國家資本金的規定,是為了避免企業將所退稅款作為利潤分配掉或直接降價,保證企業獲得加強研發,擴大生產所需的寶貴資金。
財政部關稅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政策有兩點最為重要:即在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領域內,對國內企業為開發。制造這些裝備而進口的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國內不能生產的原材料所繳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后退;所退稅款一般作為國家投資處理,轉作國家資本金,主要用于企業新產品的研制生產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申書海說,與直接給企業提供財政補貼?研發基金等相比,實行先征后退稅收優惠措施更能體現“以企業作為自主創新主體”的改革精神。企業納稅在先,政府返稅在后,企業只有首先積極自主地去開展研發活動,并已有了一定的投入后,才有可能享受到政策優惠。在此過程中,政府只是起引導作用,并不選企業,不參與企業具體項目的決策,更突出企業的自主性?取消相應進口裝備的免稅政策,也可使進口設備的價格回升到正常稅收政策下的應有水平,為國產設備的銷售創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空間.
申書海最后強調,在實際操作中將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制定具體的轉資本金方案,基本原則是在一定期限內或退稅稅款積累到一定金額后再啟動轉資本金程序,以避免企業期權的頻繁變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