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亞太經社會日前發布《2011年亞洲及太平洋區域經濟社會概覽》報告預測,中國仍將是該地區增長最快的經濟體,2011年將增長9.5%。但同時指出,食品、燃料價格高企和大量游資涌入將給亞太經濟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
報告預測,亞太地區經濟在2011年將增長7.3%,與2010年8.8%的水平相比增速有所放緩。其中,除中國外,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經濟增長率將分別達到8.7%和6.5%,與2010年同期的數字相比也有所減弱。
報告稱,亞太地區的發展中經濟體在2010年取得了強勁復蘇,并將繼續在2011年充當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但經濟發展前景仍存在下行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全球糧食和石油價格持續攀升以及大量游資涌入等新挑戰所造成的。
報告指出,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將使亞太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損耗1個百分點,并進一步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此外,自2010年8月以來,由于氣候條件惡劣、投機活動增加以及生物燃料生產規模擴大等因素,各國糧價增長了10%至35%,對貧困人群構成了嚴重沖擊。報告預測,如果不采取有效遏制措施,亞太地區的貧困人口將在現有1900萬人的基礎上再新增4200萬,總數將突破6000萬,使過去50多年來取得的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化為烏有。
報告呼吁二十國集團采取果斷措施抑制食品和石油價格波動,規范商品市場,打擊投機行為,同時限制使用糧食制造生物燃料。報告還建議二十國集團跟石油輸出國組織商定一個“合理”的石油基準價格,并就限制價格浮動達成協議。
報告呼吁加強食品分發體系和補助制度,為貧困和弱勢群體提供必要保障,并增加投入,推動知識密集型農業發展,增強農作物適應環境的能力。
報告認為,各經濟體僅靠增加外匯儲備來抵御游資可能還不夠,資本控制應當作為一種重要手段。而就中期來說,亞太地區應當推動消費和投資,以保持經濟活力,減少貧困。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