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機床產業的發展 | |
|
|
詳細信息 |
中國機床產業的發展 據產業損害預警系統監測,1~9月機床工具產品累計進口110.5億美元,同比增長52.33%;累計出口50.66億美元,同比增長49.55%,但尚未恢復到金融危機前2008年同期水平,相比減少7.8%。1~9月出口增速已接近進口增速,但由于進口基數遠遠大于出口額,導致外貿逆差繼續加大,達到59.84億美元,同比增長54.6%。 http://www.cflp.org.cn/cflp/newss/content/201011/675_124761.html 八年來,中國連續成為機床第一大消費國和第一大進口國,機床貿易逆差還有幾十億元。這意味著,中國工業雖然產能巨大,但事實上還不能“自己武裝自己”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制造”,讓人歡喜讓人憂。 2009年世界還處在泡沫破滅后的驚慌中,中國卻連續贏得兩個“世界第一”。一是,汽車產量達到1370萬輛,這個“世界第一”通常被認為是步入工業大國的標志。二是,中國機床行業完成總產值4014億元,首次成為世界機床第一大生產國。 汽車從工廠的流水線開下來。那些用來加工零件、組裝汽車的各式各樣的巨大機器,就是機床。機床又稱工具機。馬克思曾說,工具機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起點。 業界有這樣的說法,稱中國制造是“加工產品”,德國制造或日本制造,則被譽為“制造工廠”。言外之意,工業化水平的先進與落后,要看在機床這個工業“母機”的生產能力上,誰執牛耳? 幾年前,一位中國家電企業老總參觀完德國的機床廠后感慨:中國制造如同“食草動物”,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僅僅靠廉價的產品補貼世界;那些“制造工廠”的國家卻是“食肉動物”,吃進去鋼鐵,吐出來機器,人家是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設備占領世界。 2002年至今,中國連續8年成為機床第一大消費國和第一大進口國,機床貿易逆差還有幾十億元。這意味著,中國工業雖然產能巨大,但事實上還不能“自己武裝自己”。 如今,中國這個“世界加工廠”已到了轉型升級的最后關頭,不僅要能加工產品,還必須能“制造工廠”。第一個需要翻越的“門檻”,就是機床。 美國搞出了世界第一臺數控機床,但數控機床的發展,還是要數德國。德國本來在機械方面就是世界第一,數控機床無非就是搞機電一體化,機械方面德國已沒問題,剩下的就是電子系統方面,德國的電子系統工業本來就強大,所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就執機床界的牛耳了。 但中國人的強項就是仿造,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大量從德國引進技術,消化后大量仿造,經過努力,日本在90年代起,就超越了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數控機床生產國,直到現在還是。他們在機床制造水平上,有一些也走在了世界前面,如在機床復合(一機多種功能)化方面,是世界第一。數控機床的核心就在數控系統方面,日本目前在系統方面也排世界第一,主要是它的發拿科公司。第一代的系統用步進電機,我們現在也能造,第二代用交流伺服電機。現在的數控系統的核心就是交流伺服電機和系統內的邏輯控制軟件,交流伺服電機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誰能制造,這是一個光學、機械、電子的綜合體。邏輯控制軟件就是控制機床的各軸運動,而這些軸是用伺服電機驅動的,一般的系統能同時控制3軸,高級系統能控制五軸,能控5軸的,五軸以上也沒問題。我們國家也由有5軸系統,但“做秀”的成份多,還沒實用化。我們的工廠用的五軸和五軸以上機床,100%進口。 機床是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象征,其核心就是數控系統。我們目前不要說系統,就是國內造的質量稍微好一點的數控機床,所用的高精度滾珠絲杠,軸承都是進口的,主要是買日本的,我們自產的滾珠絲杠、軸承在精度、壽命方面都有問題。目前國內的各大機床廠,數控系統100%外購,各廠家一般都買日本發那科、三菱的系統,占80%以上,也有德國西門子的系統,但比較少。德國西門子系統為什么用的少呢?早期,德國系統不太能適合我們的電網,我們的電網穩定性不夠,西門子系統的電子伺服模塊容易燒壞。日本就不同了,他們的系統就燒不壞。近來西門子系統改進了不少,價格方面還是略高。德國人很不重視中國,所以他們的系統漢語化最近才有,不像日本,老早就有漢語化版的。 就國產高級數控機床而言,其利潤的主體是被外國人拿走了,中國只是掙了一個辛苦錢。 美國為什么沒有能成為數控機床制造大國呢?這個和他們當時制定產業政策的人有關,再加上當時美國的勞動力貴,買比制造劃算。機床屬于投資大,見效慢,回報率底的產業,而且需要技術積累。不太附和美國情況。但后來美國發現,機床屬于戰略物資,沒有它,飛機、大炮、坦克、軍艦的制造都有問題,所以他們重新制定政策,扶植了一些機床廠,規定了一些單位只能買國產設備,就是貴也得買,這就為美國保留了一些數控機床行業。美國機床在世界上沒有什么競爭力。 歐洲的機床,除德國外,瑞士的也很好,要說超高精密機床,瑞士的相當好,但價格也是天價。一般用戶用不起。意大利、英國、法國屬于二流,中國很少買他們的機床。西班牙為了讓中國進口他們的機床,不惜貸款給中國,但買的人也很少——借錢總是要還的。 韓國、臺灣的數控機床制造能力比大陸地區略強,不過水平差不多。他們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引進**技術發展的。韓國應該好一點,它有自己制造的、已經商業化了的數控系統,但進口到中國的機床,應我們的要求,也換成了**系統。我們對他們的系統信不過。韓國數控機床主要有兩家:大宇和現代。大宇目前在我國設有合資企業。臺灣機床和我們大體一樣,自己造機械部分,系統采購**的。但他們的機床質量差,壽命短,目前在大陸影響很壞。其實他們比我們國產的要好一點。但我們自己的差,我們還能容忍,臺灣的機床是用美金買來的,用的不好,那火就大了。臺灣最主要的幾家機床廠已打算把工廠遷往大陸,大部分都在上海。這些廠目前在國內的競爭中,也打著“國產”的旗號。 近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引起了世界一些主要機床廠商的注意,2000年,**最大的機床制造商“馬扎克”在中國銀川設立了一家數控機床合資廠,據說制造水平相當高,號稱“智能化、網絡化”工廠,和世界同步。今年**另外一家大機床廠大隈公司在北京設立了一家能年產1000臺數控機床的控股公司,德國的一家很有名的企業也在上海設立了工廠。 目前,國家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勵國民使用國產數控機床,各廠家也在努力追趕。國內買機床最多的是軍工企業,一個購買計劃里,80%是進口,國產機床滿足不了需要。今后五年內,這個趨勢不會改變。不過就目前國內的需要來講,我國的數控機床目前能滿足中低檔產品的訂貨。 |
|
|
|
|